湘西苗族鼓舞簡介
時間:2019-10-26湘西苗族鼓舞,是我國苗族地區最獨特的舞蹈藝術,流傳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吉首市和鳳凰、瀘溪、保靖、花垣、古丈等縣。據文獻記載該舞源于漢代以前,產生在苗族祭祀活動中。鼓舞是湘西苗族運用最為普遍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。它以鼓樂指揮生產勞動,以鼓樂傳播民族文化,以鼓樂娛樂身心,它把音樂、舞蹈、表演等藝術種類有機的組合在一起,其歷史悠久,內容豐富,特色鮮明。它不但反映苗族先民的生活狀態、勞動習慣,還表達男女愛情及審美情趣,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。在湘西,苗族鼓舞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強大的社會功利作用。每逢春節或苗族盛大節日,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都要集中到坪場進行鼓舞表演。
2006年5月20日,國務院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命名為“湘西苗族鼓舞”。湘西苗族鼓舞分為槌鼓舞、拳鼓舞兩大類,其表演形式多樣,且特色鮮明。打鼓起舞,節奏歡快,動作舒展大方,雙手交替擊鼓,兩腳輪換跳躍,全身不停扭擺!逗飪汗奈琛缝`巧多變,風趣詼諧,挑逗戲耍,時而打鼓、時而離鼓、表演協調!痘ü奈琛窚赝駤趁,輕盈柔軟,身態柔美,極富表現!赌信奈琛范酁榍グ珮,全身舞動,動作粗獷,豪放剛健!杜庸奈琛冯p腳輪梭,步伐靈活,頭稍搖動,腰隨扭擺,含蓄抒情!秷F員鼓舞》場面宏大,時而邊歌邊舞,柔慢抒情,時而激情狂舞,輕快活潑。這些舞蹈動作都較好地保留了生活的原生形態和動態,直接反映出苗族人民熱愛生活、樂于勞作自強不息的精神面貌。
近年來,群眾文化活動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高潮。苗鼓也被成為了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形式。山西舞者鑼鼓文化公司應廣大文化愛好者的強烈要求,開設了苗鼓鼓舞的培訓工作,并聯系湖南湘西文化部門進行強強合作,派出了最強的師資團隊為廣大的苗鼓愛好者進行專業的編排輔導。
- 上一條:演藝事業創新發展-----演出服裝租賃
- 下一條:圣誕節的由來以及服裝介紹